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
大赛总体安排
第六届大赛将举办“1+6”系列活动
“1”主体赛事:
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
“6”同期活动:
“智闯未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智创未来”全球创新创业成果展
“智绘未来”世界湾区高等教育峰会
“智联未来”全球独角兽企业尖峰论坛
“智享未来”全球青年学术大咖面对面
“智投未来”投融资竞标会
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教育部
中央统战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共青团中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参赛项目要求
1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2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19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 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比赛赛制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萌芽赛道)。
总决赛入围名额:
全国共1600个项目入围(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其中
高教主赛道1000个(中国大陆参赛项目600个、国际参赛项目400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数量另定)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00个
职教赛道200个
萌芽赛道200个
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每所院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各不超过2个。
赛程安排
1 |
参赛报名(2020年6月) |
2 |
初赛复赛(2020年6—9月中旬) |
3 |
全国总决赛(2020年11月上旬) |
大赛奖项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各类单项奖;
另设高校集体奖、省市组织奖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
详情参见《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